这……这简直是宋版的‘何不食肉糜’? 当然,除了两府大臣之外,旁人并不知道这项制度是由李杰亲自提出来的。 因此,在应试的举子眼中,这完全是朝堂诸公的错! …… …… 应天府。 这一日,范仲淹接待了一位同乡。 此人名为郑戬,也是苏州吴县人,不仅如此,郑戬的幼年和范仲淹颇为相似。 他们两人皆是幼年丧父,以学业为主,志在科举。 另外,两人不止是同乡,未来很可能会成为连襟。 这段时间,范仲淹不仅官场得意,情场上同样得意,未婚三十多年的范仲淹,终于要结亲了。 说起来,这件事还得感谢戚舜宾。 自范仲淹被李杰点名调到应天书院后,范仲淹名声大噪,顿时成了官场上的红人。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应天府当地的大族李氏便相中了至今未娶的范仲淹。 太平兴国三年,李昌图、李昌言、李昌龄三兄弟,同登进士科,一门三进士,自此,李氏彻底发迹。 好巧不巧,李氏三兄弟也是睢阳书院的学生,睢阳书院‘七榜五十六进士’,李氏三兄弟独占三席。 正因为有这层渊源,李氏方能率先接触到大红人范仲淹。 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范仲淹的命运轨迹明明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再看到李昌言之女李氏之后,仍是一见倾心。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两人便会成婚。 (PS:郑戬娶得也是李昌言的女儿,但时间上却不好确定,不过,考虑到郑戬曾经师奉杨亿,并且此时的郑戬已经三十出头。 这里暂定,郑戬已经娶了李昌言的女儿) 文人见面,除了学问,免不了聊一些时政,两人说着说着,话题就拐到了观政之事上。 “希文兄,近日京中盛传的进士观政制度,不知书院中的学子是怎么看的?” 其实,郑戬对这项制度也是颇有微词的。 两年,时间可不短。 与此同时,吕府中也有一场类似的谈话。 宋祁和宋痒两兄弟借着吕夷简岳父马亮的渊源,拜访了当朝参政。 不过,话题并不是宋祁宋痒两兄弟提出的,而是吕夷简主动问了两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