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变局(1 / 2)

“大哥,咱们真的要听徐总督的命令去剿灭杜立三吗?”

朱传武在说这句话时,神色明显有点不太对劲,他口中的徐总督正是现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

东北作为满清的龙兴之地,清朝建立后,便实行了特殊的行政制度,东北地区并没有像中原地区一样建立行省制度。

而是建立了以盛京吉宁黑江三将军统辖各地的特殊行政体制,同时实行了严格的封禁制度,禁止汉人进入龙兴之地。

但时至今日,该项政策早已名存实亡,汉人已经成为了东北社会生活的主体,其汉满比例更是达到了悬殊的二十比一。

然而,即便如此,清政府也没有改变行政制度的打算,直到日俄战争爆发,东北地区满目疮痍,沦落成了实际上的殖民地。

不仅如此,东北地区的乱象也影响到了京畿地区的安全,为了挽回局面,清政府不得不推行新政,希望以此来改变东北地区的乱局。

去年,袁大头的密友徐世昌被清政府派往东北地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察,回京后徐世昌连续上奏请命将东北改建行省。

经过大半年的讨论,清政府终于讨论出了结果,下令,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监管三省将军事务,随时分驻三省行台。奉天吉林黑龙江各设巡抚一缺,以资管理。

自此,东三省和关内各省一样,推行了行省制度,而作为倡议者的徐世昌,也被任命为第一任东三省总督。

徐世昌上任后也没有令清政府失望,立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暂时稳住了东北日渐凋零的局面。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期内想要终结东北的乱局,明显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身为封疆大吏的徐世昌自然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

在改革官制的同时,徐世昌也没过忘记东北大地上的另外一项隐患,那就是匪患。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立三作为东北地区名气最大的土匪头子,就这样进入了徐世昌的视野。

只是杜立三横行东北多年,毛子也好,清政府也好,都没能顺利剿灭对方,而东三省又恰逢改制,官方根本无力派出军队围剿杜立三。

无奈之下,徐世昌只得将目光投向了民间势力,就这样,李杰率领的巡防营便引起了徐世昌的关注。

如果说东北地区,谁最擅长剿匪,出身元宝镇的‘朱传文’绝对是名气最大的那一个,紧随其后的便是新民府巡防五营标统张雨亭。

起初,徐世昌准备让张雨亭去剿灭杜立三,毕竟,新民府离奉天更近,他对于张雨亭更加了解一些,然而,就在他准备下发调令时,他的幕僚却告诉他,张雨亭和杜立三私底下关系匪浅。

得知这件‘内幕’之后,徐世昌顿时改变了主意。

剿灭杜立三,是他打响东北剿匪的第一枪,此役,决不允许失败!

因此,徐世昌便把这项任务派给了名震辽东的李杰。

望着满脸不情愿的朱传武,李杰斜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怎么?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没有。”

朱传武迟疑片刻,摇了摇头,两年过去,他早已不是吴下阿蒙,尽管大哥没有告诉他原因,但两年多的耳濡目染,简单地分析一下局势,他还是能够做到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徐世昌的前两把火已经烧过了,剿匪正是他的第三把火,面对这种情况,凡是跟他作对的人,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尽管此时清政府已是日薄西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徐世昌又是现任东北总督,军政大权一把抓,得罪他也就意味着得罪官府。

得罪官府,其结果不言而喻。

“只是……”

眼见传武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李杰笑着问道。

“只是什么?”

朱传武犹豫片刻,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三界沟,不仅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杜老三还在驻地修建了很多地堡地道,守备极其严密,想要打下这里,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

“除非派出特种作战营,不然的话,我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

“可是,若是派出特战营,岂不是暴露了我们的底蕴?”

李杰闻言微微点了点头,传武分析的不无道理,但碍于时代的局面,格局确实稍微小了一点。

不过,这也不怪传武,毕竟谁能想到,国祚绵延两百多年的帝国,会在几年后轰然倒塌。

值此之际,即便暴露了特战营,那又能怎么样?

特战营只是他准备的众多底牌之一,暴露了也是无伤大雅。

“你说的很对,不过这并不重要,相比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