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援军到达(1 / 2)

长平长平 楚秦一鹤 1516 字 8个月前

暂时进驻煮枣后,张唐请秦使返回咸阳报告这里的情况。魏军已经出发救援邯郸,楚军看来也是要北上救援邯郸,如此邯郸必危。张唐决定率领自己的部队也向邯郸方向移动,争取与王龁汇合。秦使同意了他的意见,自己带着几个人佣了船,从济水返回咸阳。

郑城出现秦军的消息对魏王有很大的震撼:秦人难道要向空虚的大梁进攻吗?他当即命令户牗和济阳两地加强戒备,并令济阳前出收复郑城。数日后,济阳令报告说,郑城遭秦人袭扰,魏军到达后,秦人不战自退,现已逃窜无踪。同时,魏王还得到报告,楚军已经进驻秦的陶郡,正在清理陶郡的残余秦军。又过了几天,边境小城煮枣报告,秦人攻克了煮枣。东部边境的紧张,让魏王更加提心吊胆,严令晋鄙不得轻举妄动,要作好随时回救大梁的准备。

进入十一月,秦军再次征兵的消息也传到邯郸,平原君十分紧张。现在邯郸城内外粮食不足,只能依靠战斗暂时还未波及的远郊乡邑,甚至远郊县来供应,路途遥远,加之战乱,运输不便。廉颇部队的粮食供应只能保证每天一餐,廉颇也不敢再向秦军发动高强度的进攻。

另一方面,秦军的粮食也不足。邯郸城外的谷苗、野菜、花果、禽兽……一切可食用的物品全都被劫掠一空,秦军甚至开始杀死赵人,分食尸体。秦军的军事行动也受到很大限制,实际上已经成了征粮队,部分秦军甚至外出到百里之外去征集、采购粮食。以前还能发挥作用的军市,在战乱了多时后,已经失去了意义:几乎已经没有商人敢来了。而秦军四出采购粮食,也引起了周围地区物价飞涨。

魏军已经渡过漳水,占领邺城,王龁忧心忡忡。本来王龁还想着,一旦战事不利,从太行山撤退不切实际时,可以仿照胡阳的办法,改从南边渡漳水,取道河内撤退。现在魏军占领了邺城,南边的道路已经被阻断,难道真的只能从太行山上的羊肠小道撤军吗?那几乎意味着难以承受的伤亡!

咸阳的指示是,继续向邯郸增兵,彻底击溃当面的赵军。新的援军估计将有十万人,从新年之后陆续抵达。王龁看了征兵计划:关中三万,南阳三万,河东二万,上郡一万,上党一万。这些部队估计都要通过上党进入邯郸,还是要踏上那漫长的山道。王龁有些痛苦地想。如果再来十万人,能够结束这场战争吗?结束战争的渠道,应该还是在外交方面吧!靠这种添油式的增兵,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皮绾出任上党守后,新的河东尉对河东情况不熟悉,河东守王稽和河东丞郑安平承担着主要的行政责任。在得到征兵命令后,王稽将河东的全部刑徒都集中到汾城边上,河东已经收上来的粮食也在多个县制成炒粟,装上驮筐,准备随部队运往前线。

司马靳带着自己的亲营也来到河东建立指挥部,白起的亲营士卒也前后脚到达河东。在司马靳的亲自参与下,白起的亲营士卒被任命为两万河东刑徒的军官。河东的人口来源复杂,有故魏国的遗民,有迁移过来的秦罪人;原平阳的韩人,在与故国失去联系多年后,不明不白地成了秦国人,犯了秦律,也被治罪,自己还莫名其妙;河内南阳居民多是三晋人,以商人和工匠为主。相对而言,迁移过来的秦人比较能遵守秦法,刑徒的比例较少,刑徒中的大部分都是晋人。二万人只有两千五百名指挥官明显不够,又从河东的爵士中抽调了一千多人充实到队伍中来。

十月底,司马靳报告说河东的部队编组完毕。随即咸阳方向发来指示:由于邯郸战事紧急,河东军不必等待后续部队到达,即命军尉郑安平为将军,先行前往邯郸,统归王龁节制!郑安平即将两万人分成三部:前部五千人为前锋,后部五千人为后卫,均为作战部队,中间一万人则牵引着从河东各县征发上来的牲口驮的炒粟,从汾水之滨,踏上太行山道。由于牵挽的牲口多,装载的炒粟多,郑安平一行花了近一个月才到达上党。

上党邑民,一半都出征邯郸。由于劳力不足,上党全境田园荒芜,粮食收成十分不好。又由于女性不足,炒粟的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一年来,上党尉李冰往来上党与邯郸之间不知道凡几,开始是支持王陵,后来是支持王龁。他率领的一万运输队,把无数辎重输送到前线。郑安平率军到达后,与皮绾、李冰见了面。他们在河东曾经共过事,算是老同事了,今日相见,自然唏嘘不已。

皮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平衡着支持邯郸作战与上党生产的两种任务,但似乎哪一样都很困难。咸阳再次向上党征兵一万,但上党哪里还有一万兵可征呢?最后,郑安平道:“上党尉所领一万运卒,乃所征也!”于是郑安平把那些牲畜交给李冰,让他运往前线。自己把部队留在上党休整,自己则随李冰下山赴邯郸,向王龁报到,请示作战任务。

十天后,李冰和郑安平将炒粟送到武安,秦军士气大振,万岁之声四起,引得武安城内的赵军也探头观望,察觉到应该是秦军的援军到了。武安城处于断粮的边缘。由于李崇见机早,仗着与秦军的互不侵犯的默契,早在几个月前就实施了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