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可谖兮(1 / 2)

张时臣呈递给圣上的奏折中,关于仙乐散的部分他只道有些苗头,但是具体关于清原王氏以及刑部尚书的部分他并没有说明。

如果不透露仙乐散,那么他在安平县几天就是碌碌无为,惹得圣上不悦。可若和盘托出,那便容易打草惊蛇。

于是他选了这么个折中的办法。

本来以他的职务,若因县令被杀害一案长久留在这里确实不妥,但若要是牵扯到了仙乐散,他便有了多待在这里的理由。

这段时间,他吩咐手下将近年来关于仙乐散的案卷调出来,在关于清水县的部分里他发现了些不对劲的地方。

清水县常遭水灾,前工部尚书曾主理过清水堰这一工程,但被举报其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将工程款占去了一多半而撤职。

清水堰也因此不了了之。

这件事经户部证实后,龙颜大怒,恰逢此时,清水县的群众联名称当地水灾并不至于需要修堰,反而因为这项工程劳民伤财,搞得当地居民一个个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万民书呈递到御前,白纸黑字,虽为民众名氏,却诉说着工部尚书的桩桩件件罪行。

因而,前工部尚书何竹被抄家流放,至今生死不明。

本来这只是一桩官员贪污案,不该引起张时臣的注意,但他却发现,在工部尚书流放的前一年,清水县曾逮捕过一个走私母犁花汁液的胡人。

虽然这个胡人被他的国家接走,但从那会开始,市面上便开始有了关于母犁花的东西,只不过是量少不成气候,一直没被发现而已。

而现在从安平县青楼流出的仙乐散来看,也许清水县便是整个事件的源头。

现在,梁晓声既然要去清水县,虽然危险,但她说的不错,她和萧桓去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了。

一来,以张时臣的身份确实不合适,二来,梁晓声为人心思缜密,对这件事了解也多,另外还有,虽然张时臣不想承认,就是肖远为人虽然烦了一些,但他功夫不错,脑子也还凑活,确实能帮到梁晓声。

综合考虑下,张时臣便将他所了解的清水县的消息都告诉了梁晓声,当然还有萧桓。

****

京都皇城内,当今圣上看过张时臣的折子后心烦难耐,接连几日把大理寺卿提溜到御前。

都说是三司会审,凭什么光拉我一个人,刑部,都察院一个都没来。这里大理寺卿边擦着头上的汗,边往皇宫赶。

允王丛青楼被查开始便得知了仙乐散被发现的消息,本以为这点人在那个偏远的县子不能成什么气候,偏偏没想到那青楼老板是个软骨头,居然把能交代的全交代了。

虽然张时臣还未将刑部与之的牵扯写进奏折,但这对他允王来说并不算什么好事。

如果张时臣写进去了,他仅仅凭着一个青楼老板的口供,不会成什么气候,但他没有写。

以他对张时臣的了解,这个人做事必要十拿九稳,不能一击必中便会一直忍耐。

前些日子洛城北定王贪污银钱一案,张时臣便是这样,压着都察院没有直接弹劾,而是千回百转搜集证据,直到确认了北定王再无翻盘的可能,他再一一奏上。

现在,安平县一案,怕是张时臣已经找到了调查的方向,只待收集证据。

他安排好缺子,时刻注意着张时臣的动向,然后自己坐着马车赶往皇宫,眼下父皇那边定是龙颜大怒,若他再不去规劝几句,真怕这件事会变得越来越不可控。

好巧不巧的是,允王刚一下马车,便看见了着急忙慌的大理寺卿,大冷的天,连风都是干冷干冷的,这个人居然出了一头的汗,

“大理卿,怎么一大早的这么着急?”允王老远拦住了大理寺卿的脚步。

宫门外的人一听是允王,连忙弯腰做辑:“微臣拜见允王殿下。”

“哎呀,免礼免礼。”允王将右手握着的玉牌扔在左手上,然后将大理寺卿扶起。

“大人这是要做什么?”

大理寺卿抽出帕子沾了沾额头上的汗,说道:“陛下着急召见微臣。”

说着他就要走,但很快便又被允王按住,“大人说的可是安平县仙乐散一案?”

大理寺卿听后一怔,现在朝廷局势分为太子和允王两派,太子为人虽然看上去不勤于政治,但倒底是有不少大臣追随拥护左右。

而允王,精明能干,为人谦卑,礼贤下士,也博得了不少大臣的支持。

可他大理寺卿,从没站队,虽然说到最后仍旧避免不免被两派拉拢,但现在至少皇上圣体健康,自己若站错了队,只怕到时候三头不讨好。

而现在,允王这么问自己,若是自己把圣上召见自己目的告诉了允王,允王会不会默认自己已经站他的队,据他所知,刑部尚书已是允王的人。而张时臣虽未明确表示,但张太傅恪守礼法,支持皇上所支持的,

既然皇上立了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