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贾政这话就明白他想做什么,忧虑地说道,“不和珠儿通气,就这么冒然决定吗?”
“你听听他刚才说的话,那是想和我们好商好量的吗?”贾政阴沉地说道,“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
贾珠从外书房直接走到大门口,门房看着他刚进去没多久又出来,吓了一跳。
大爷连身上的官服都没来得及换下,脸上仍然带着薄怒。
“大爷,您……”
“备马车,我要去城外一趟。”
“大爷不是刚从城外回来吗?怎又要出去?”门房倒抽了口气,一边让人去准备,一边劝说。
贾珠只是冷着脸,摇了摇头。
他的背上还有些疼痛,刚才父亲盛怒之下,力气可不小。
门房看了一眼,大爷见他不说话,便也只能歇下说话的打算。
想当年大爷被分配到京城附近当知县的时候,府上的人是高兴,也是不高兴。
进了翰林院,本来应该待个三年,再考试出来,他们这一批却因皇帝的恩典提前了两年,先行考试就分配了
一般来说最好的自然是留在朝廷做官,而不是派往外地,如果留在六部之内,那就好上加好。
六部做官是最优的选择,其次才是派往外地。而派去外地做官,那又有些讲究,留在京城附近亦或是那些富硕之地,便是上乘。而派去那些贫瘠寒冷没什么肥水的地方就麻烦大了,想要重新再调回来,可没那么容易。
有些人就这么苦熬下去。
同样是一批进士出身,有人能够一步登天,有人却需要从泥土里挣扎出来,境遇各有不同。
贾政高兴于贾珠指派的地点,却有些失望于他没有被留在京中做官,虽然距离相差不远,可这一内一外可就不同。
京官可比外头,瞧着尊贵些。
不过这几年贾珠没什么不满,踏踏实实在那做着,晃眼三年一过,已经快到述职的时间。
今日他回来本就是有事在身,想着先回家与家里人见上一面,说说话,却没想到刚进门就和父亲大吵一架,闹得如此僵硬,索性不再搭理。
等马车备好,他上了马车之后,七八个侍卫跟在边上,那气势可拿捏得足足的。
唯独这件事,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劝说太子停下。
当年得知贾珠要去京师附近做官时,太子是有些不高兴的,他原本已经打算好让贾珠留在京城。
可贾珠却摁下了太子。
“殿下,你难道是要去找皇上吗?”
“阿珠何意?”太子没说是,也没说不是,盯着他的眼神有些古怪。
“太子殿下,我只是觉得这份安排大概是皇上有意做下的。”贾珠轻声说道,“别忘了几个月前太子的病情被皇上所知后,皇上说的那些话大有深意。”
“孤不是生病。”
太子有些恼怒说着。
贾珠不理会太子的膈应,继续往下说。
“虽然当时皇上担心太子殿下的身体,也记挂着那些神异之事。或许没有立刻深思,然事后,皇上只要多思考,片刻便会觉得太子殿下对我太过放心了。”
那样的事不管对谁说都是难以说出口,更别说那是一份极其隐秘之事。
可太子没和皇上说,也没和任何亲人说,找的人反倒是贾珠。
这怎能让皇上高兴?
康煦帝没大发雷霆,就已经是万幸了。
“阿珠是觉得,阿玛会觉得你对孤的影响过重?”
“皇上已经这么觉得了。”
太子还是不高兴,可是贾珠的劝说他还是听得进去的。
他不可能为了让贾珠留下来,就让皇帝更加在乎这个事儿。
而在那之后,最开始因为刚奔赴上任,贾珠实在太过忙碌,得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回京城,贾府不断派人送东西过去,也将他的情况往回送。
私底下太子和贾珠的信却从未停过。
有段时间贾珠都觉得,自己身边的侍卫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送信。
沉九却很高兴。
只是普普通通的送信,当然要比打打杀杀安全得多了。
虽然他离开皇宫跟在贾珠的身边,也是为了寻求升职与刺激,可这刺激来上几回就够了,总不能整日生活在危险中。
等到贾珠情况稳定,选了个空闲的时间回家一趟,又匆匆入宫拜见太子,那一会儿,已经是上任半年后。
相隔半年不曾相见,对于他们两人来说的确难捱。
然太子的变化也是巨大的。
他从以前懒得过多参与朝政,到如鱼得水,手握大权,也不过一年。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已经放心地将一部分事交给他来办。
这是何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