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2 / 3)

蜀道难 龙楼 1843 字 2023-09-09

最后为尸身穿了衣物,又取来白布将尸身完全蒙了起来。

这般看,好歹是一具完整的尸骨了。

姜宴清一直没有出声。

待沈缨验完后,他拿起典吏手中的验尸笔录翻看了一遍,在末尾按上印章。

沈缨被汗浸湿的头发结了霜,摸起来有些发硬。

她轻轻呵出一团雾气,端着水盆蹲在门外,将半罐子烈酒倒进去,仔仔细细将手指洗了一遍。

直到热气渗到骨头里才停,剩下的酒则被她喝了。

烈酒割喉,但是身子顿时暖了过来。

剩下的酒里又兑了些水,她将罩衣脱下浸了进去,快速搓洗,然后晾晒在树枝上。

一阵风来,整个院子里都是酒香。

典吏和黄县尉在验尸笔录上签下名字,又按了手印,两人前后脚都走了。

验尸笔录被姜宴清收起来。

待案子结束时便会归入邱少隐被杀一案的文书中,上报至州府,再报至大理寺。

沈缨肚子里空荡荡,但还记挂着长洱茶、蜘蛛这些事,于是出了门就直奔县衙书楼。

永昌极重文事,历任官员到任,为了显功绩都会往县衙的书楼捐些新书。

这里藏书虽不及林府和王家那么多,那么有价值,但这里的书胜在杂。

各县、府地方志、还有近十年内朝廷下放的邸报、野史、杂记、匠书、医书、画录……什么都有。

上次和周掌柜匆匆聊了几句,她没怎么把什么蜘蛛、茶树的事放在心上。

眼下,只好从书里找找痕迹。

她记的有本杂记上,似乎写过南诏各部一些风俗。

书是找到了,可惜南诏的记载并不多。

沈缨只勉强找到了长洱茶树的一副小画和关于蝶纹捕鸟蛛的寥寥几句记载。

她拿着书返回县衙的另一间理事的屋子。

正想着去哪里讨些吃的,就见姜宴清手上提着一盏灯笼,走到近前来。

他先是扫了眼她手中书卷:“后衙给你准备了一间屋子,今日便过去歇息吧,明早卯时鹿鸣宴上有早会。”

“城中各族家主悉数到场,为学子致辞。王家也会去,少不了一场明争暗斗,看好你那位朋友,莫要踩入他人陷阱。林府自称大度,对王家却是极为忌惮。”

沈缨点点头,郑重道:“大人方才是去王家了吧,王家主应了您的请求?我那位朋友,您是说王惜吧,她还算有分寸,只是偶尔好奇心较重,胆子太大。我会叮嘱她别到处乱走,注意言行。”

姜宴清能这般提醒已经是难得了,见她郑重其事地保证,便点了点头往后衙走去。

沈缨迟疑片刻,最后还是跟了上去。

夜幕阴沉,星月皆被遮挡。

整个县衙没了白日的庄严忙碌,呈现出空旷冷寂。

院内的树木都长了几百年,老根盘结,顶冠硕大,投下黑沉沉地阴影,似有重量般压在地面上,令人不想多做探究。

通往后衙的路铺了青石板,长长的一条泛着冷光。

沈缨走在姜宴清身后,目之所及是一道清浅而坚定的背影。

他手上的灯笼发出暖暖的光泽,她觉的自己仿佛走在黄泉路上,而前面的阴曹使者正在渡她投生。

后衙的西院有几间屋子。

她住在东屋,进去后她四下扫了一眼。

房间很干净,该有的日用之物一样不缺,看着都是新添置的。

床上甚至还有一套新衣,衣上放着几样首饰。

沈缨拿起一只白玉簪子端详,样式简单,玉质温润,看着不像新物。

正打量着,门上被人扣了两声。

“沈姑娘,先用饭吧。”

沈缨打开门。

外面站着一位慈眉善目的妇人,面白圆润,声音轻柔。

她身形比较高,发间有几缕白色,可能有五十来岁,有些口音,应是姜宴清从京城调来的人。

“您是,长安来的?”

那妇人笑了笑没回答,将食盒放到餐案上,细心地替她布置好碗筷。

“这是奴亲手做的,姑娘尝尝,吃完放着就好,奴会来收拾。”

沈缨摇摇头,“前辈如何称呼?”

妇人眼睛弯弯的,柔声道:“若是不嫌弃,姑娘便唤奴一声云姑吧。”

沈缨点点头,说道:“云姑,厨房在哪儿,我自己洗,不过是几个碗筷,哪用劳烦您去洗呢。去休息吧,我这里不用人伺候。”

云姑看着她,笑的温和,闻言摇摇头:“奴本就是做这个的,做做三餐小食,擦洗些器具。姜大人、无奇大人一向都是自己收拾,叮嘱奴,无令不准靠前。奴闲着没事,做做事还能打发时间。”

话说到这份上,沈缨也不好再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