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鄂尔多斯2(1 / 3)

陕西榆林。

榆林巡抚蔡天佑,在响水堡焦急的等着。响水堡是军事重镇榆林一个很重要的军事堡垒,驻扎一个千户所,也是榆林前哨。看到一队骑兵回来,立马上前迎接。

“榆林侯,辛苦了。”

“蔡中丞,你怎么又到了这里。”

“我就算在榆林,也休息不好。还不如在这里等着你过来。”

蔡天佑长舒一口气。

榆林侯,就是姜应熊。姜家三代忠良,也是三代名将。姜汉战功卓著,坐镇宁夏,固若金汤。没想到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安化王之乱。

姜汉之子姜奭,同样大部分时间都在镇守甘肃。后来调到大同,参与了去年的战争,战死沙场,战功显赫。姜奭之子姜应熊,十几岁就开始跟着自己老爹打仗。不到三十岁,已经是身经百战。在去年的战争当中,姜应熊一马当先,身先士卒。战争结束之后,受到重伤,养了好几个月身体才好。

正因为姜家三代忠良,因此姜应熊袭爵榆林侯。

同时被任命为榆林总兵。

其实姜家就是出自榆林,是榆林卫出身。只不过姜家三代一直在镇守甘肃,因此更多的战功都是来自于甘肃。到了姜应熊这里算是重新回到了榆林。

“怎么样?”

“大获全胜。”

姜应熊很兴奋的道:“这一次老天都帮忙。风向合适,风速也快。一把火上去,不知道会烧毁多少草原。经过我们这样大规模的烧荒,那些地方已经看不到放牧的。我想我们这一阶段的烧荒行动,应该是很成功。”

姜家是榆林卫出身。

姜家老祖宗开始,就跟草原部落打仗。后来姜汉坐镇甘肃,依旧是跟瓦刺、鞑靼部落打仗。而自己老爹姜奭也死在了去年的战场上。因此姜应熊家族和草原部落,可以说是世代仇怨。

本来按照以往,父亲死亡要守孝三年。

但朱厚熜改革丁忧制度,目前文臣丁忧已经变成了一年。至于姜应熊,伤好了之后,就请旨上战场,要为父亲报仇。因此朱厚熜任命姜应熊为榆林总兵。

姜应熊来到了榆林之后,一点都没有休息。

亲自训练骑兵,亲自带头实行烧荒行动。姜应熊别看年轻,但战场经验很是丰富。包括训练骑兵,都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办法。这是他们姜家时代为将,一点一点总结出来的。

效果很好。

榆林卫虽然也没落。但榆林镇毕竟是边关重镇,每年都要防备鄂尔多斯部落的侵袭。所以这里常年还是保持一定的部队。经过姜应熊训练,短时间之内姜应熊就训练出了一支合格的骑兵部队。虽然不多,但也有三千多人。

“那就好。”

蔡天佑放下心来。

其实蔡天佑并不是很赞成姜应熊亲自执行烧荒任务。因为姜应熊是榆林总兵,而且姜家三代忠良,姜应熊又是深受皇帝宠信。如果姜应熊在这里出现什么事情,说不得自己都要担责任。

但蔡天佑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姜应熊。

姜应熊知道俺答在鄂尔多斯部落,因此恨不得带兵去灭了俺答。

“再有一个多月就是深秋了。在这之前要继续打击鄂尔多斯部落。我已经和宁夏镇、山西镇联系了,大家要不停地出击,每一次出击人数可以少,但要持续不断的骚扰鄂尔多斯部落。不给他们任何休养生息的机会。碰到放牧的,就抢夺她们的牛马羊。拉不回来全都杀死,也不能留给他们。如果碰到小规模的骑兵,就歼灭他们。若是什么都没有碰到,就在他们的草原到处放火,不给他们的牲口留下任何可以吃的东西。鄂尔多斯那边缺水,因此发现他们饮水的地方,可以投放毒药。等到这个冬天,我看他们怎么过冬。”

蔡天佑看着地图,给姜应熊说明自己的想法。

蔡天佑原来是山西巡抚,之所以调到榆林,就是为了负责骚扰鄂尔多斯部落。不给他们任何休养的机会,给朝廷收复河套做准备。

如果是一些儒家文人,对于蔡天佑的做法肯定是批评。

因为太“下流”了。

下毒、烧荒、偷袭、抢夺牛马羊,都不应该是正人君子该做的。

但蔡天佑和姜应熊都不是那种迂腐的腐儒。两个人都多年在边疆,看过太多的战争。战争的残酷,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感受的。像草原部落南下打草谷,边疆地区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特别是达延汗崛起的那段时间。

达延汗是一代枭雄,一统草原,动不动就带着几万骑兵袭扰边疆。那个时候陕西、山西、宣府一带,都受到了达延汗的袭扰。每一次袭扰,都带给边疆巨大的苦难。

所以蔡天佑和姜应熊他们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消除草原来的威胁。

恢复边关安稳。

至于怎么解决他们,用什么手段,他们都是不会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