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221 王瓒的野心(2 / 4)

但王琼是什么人。

那可是明武宗时期,和杨廷和分庭抗礼的大佬人物。现在朝廷那么多重臣,又有几个能够比得上王琼名声大、威望高。王琼就算现在一时之间落魄,但给他一个机会,他就能够重新崛起。这样的大佬,王瓒心中是非常忌惮的。

让王琼入京,甚至入阁,王瓒并没有信心可以压制他。在王瓒心目当中,王琼远比蒋冕他们更可怕。王瓒可不想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权衡利弊之后,王瓒是反对王琼入京的。

借口也是很明显。

王琼在朝中树敌太多。说白了现在的朝中大臣,没有几个人愿意王琼入京。这样的大佬入京,对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处。王瓒直接表示王琼入京,会影响朝野安定。

可是朱厚熜知道,最近一年朝廷不安稳,其实就是王瓒不安稳。

王瓒和王宪两个人不满意现在的地位。他们想要更进一步,想要跟当年的杨廷和一样,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施政。王瓒瞄准的是费宏的内阁首辅位置。

正因为王瓒和王宪两个人不满意现在的位置,才会让朝廷如此的动荡。

其他势力,都是跟着王瓒和王宪,一起推动朝廷风波而已,都是想要浑水摸鱼的。目前朝廷不安稳的根源就是来自王瓒和王宪他们。

“那你认为谁适合入阁?”

“吏部王尚书,都察院高都御史。”

王瓒在内阁受够了单打独斗。

内阁当中,费宏是内阁首辅,杨一清是负责北疆军务,都是一等一的内阁大佬,在内阁手握重权。就算是不在内阁拉帮结派,地位也是很稳固的。

而蒋冕和毛纪两个人,在内阁资历很深。两个人的内阁资历甚至比费宏和杨一清还要深,加上他们两个人很多事情都是同进同退,同声同气,所以在内阁发言权也很重。

反而是王瓒作为皇帝的“宠臣”,在内阁一直受到排挤。内阁阁臣都瞧不起王瓒这样“谄媚”皇帝成为内阁阁臣的大臣,再说王瓒的能力,也得不到他们的肯定。有些“谄媚”皇帝登上高位的“佞臣”,别看他们被人鄙视,但这些人手腕还是很强,能力还是很强。但王瓒多年在翰林院、国子监、礼部这些部门转悠,实际处理事情的能力一般般,得不到内阁阁臣的承认。

这让王瓒非常生气。

王瓒知道自己要不是得到皇帝的宠信,在内阁根本待不下去。这是王瓒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王瓒认为,这都是因为在内阁自己没有同盟的原因。这一次终于有了一个好机会,内阁阁臣出来了两个空额。

王瓒要彻底改变内阁的情况。

所以王瓒也不隐藏自己的想法,直接就推荐吏部尚书王宪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高友玑进入内阁。

“若他们入阁,吏部尚书之位和左都御史之位呢?”

“皇上,可先让礼部左侍郎王时中和都察院右都御史盛应期掌部物。过段时间可以重新廷推吏部尚书和左都御史的位置。”

朱厚熜微微点头。

看上去没说什么,但心中只能是感叹,王瓒的野心太过膨胀,胃口也太大了。

不仅仅要加强自己在内阁的实力,而且还不愿意轻易放过吏部和都察院这两个重要部门。吏部左侍郎王时中,因为当年和刘瑾阉党有所关联,受到满朝文武的抵制。但王时中能力很出色,因此早些年袁宗皋担任吏部尚书的时候,给朱厚熜推荐了王时中,让王时中进入了吏部,开始担任礼部右侍郎。

当时袁宗皋和王瓒、王宪都是朱厚熜大礼仪之争的主要支持者,算是政治盟友。因为王时中这个袁宗皋提拔的官员,也自然而然和王瓒、王宪走的很近。

王时中在朝中实在是没有根基,又受到很多朝廷重臣的排斥。加上这几年一直在王宪手底下,因此只能是和王瓒、王宪保持有好的关系,稳定自己在吏部的位置。王瓒这是要让王时中接任吏部尚书的位置,继续掌控吏部这个重要部门。

还有都察院。

盛应期,这可是一员能吏。

盛应期脾气不小,明武宗时期就连那些权阉都不愿意和盛应期直接发生冲突。因为盛应期就像是一个愣头青一样,谁要是敢在他眼前犯事情,他才不管你是谁。像盛应期在地方当官的时候,很多官员对于贩卖私盐都是睁一眼闭一眼,但盛应期眼睛里可揉不得沙子,抓了不知道多少贩私盐的官员家人和权阉家人,得罪了一大批人。

包括巡抚地方的时候,严查当地的粮库。

不管是户部仓储,还是地方仓储,甚至是军队仓储,他都是严厉打击。以至于他在南直隶的时候,一年之内竟然是追回了两百万石的粮食,抓了一大批粮仓蛀虫。然后用这些粮食,组建了备荒粮仓,用于灾民使用。这笔粮食直接用于宁王之乱之后,遭受灾害的江西灾民身上,稳定了百万灾民,功劳甚大。

这就是盛应期。

当然盛应期这个人不仅仅做事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