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秦可卿:夫君与那薛家妹妹……(1 / 5)

荣国府,梦坡斋

夜色低垂,灯火明亮,贾珩与贾政隔着一方小几对坐着。

贾政拿起快子,低头用着饭菜。

贾珩放下茶盅,看了一眼揉成团儿的笺纸,拿过来展开,好奇问道:“这是宝玉写的检讨书?”

贾政听到动静,看向贾珩,说道:“子玉,等他写完,你再看不迟,这都写了两篇,仍是敷衍塞责,避重就轻。”

“老爷,我先看看他都写了什么。”贾珩不置可否,就着灯火阅览着,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映入眼帘。

其上大意是说自己,言笑无状,怯懦而不知礼,致使金钏投井,而后是宝玉的心路历程……最终落脚在一句,恨不得以死相代。

宝玉的文采还是可以的,贾珩看了下,觉得应该是宝玉的心里话,可心头却有一种感觉,哪怕时光倒流,再来一次,写完检讨的宝玉多半还是要跑。

宝玉说过类似的话可太多了,但最终都不过是说说而已,全部没有兑现。

贾珩转而又拿起另外一张笺纸,翻阅了下,这一篇就有些细致,重点叙说了事情经过,少了一些心理挣扎。

贾珩看完,转头瞥了一眼已是坐立不安的宝玉,道:“老爷,让宝玉也过来用些饭菜,这会儿估计饿坏了。”

宝玉这会儿虽拿着毛笔,提笔书写,但实际留着一多半心神注意着贾珩与贾政对话,闻言,心绪激动,如听仙音。

贾政一经提醒,也想起宝玉还没用饭,看向已饿的面色发苦的宝玉,训斥道:“还不过来!”

宝玉连忙应了一声,道:“谢老爷,谢珩大哥。”

贾政冷声道:“畏畏缩缩,成什么样子!”

宝玉吓的一跳,连忙坐下。

这时,小厮端上一个盛满清水的脸盆,让宝玉洗了手,然后拿起快子,抱着盛满米饭的碗,开始用着饭菜。

贾珩端起茶盅,小口品着茶,也不多言。

一顿饭稍显沉闷地用完,见贾政停了快子,宝玉也顺势放下,脑袋垂下,一张满月大脸得不到烛光照耀,恍若蒙上一层晦影。

贾政对宝玉冷声道:“等吃过饭,再写检讨书,听到了没有?”

“是。”宝玉讷讷应了一声。

贾珩静静看着这一幕,看向贾政道:“老爷,至外厅叙话吧。”

贾政情知要议着朝堂之事,点了点头,然后起身与贾珩离了书房。

厅中,二人重又分宾主落座。

贾珩也不绕弯子,单刀直入道:“二老爷,明日朝会势必要议处皇陵贪腐一桉,这桩桉子,忠顺王已废,眼下就是工部和内务府以及户部,其他先不论,单说工部,经此桉后,两位堂官并屯田清吏司大小官吏都要严处,内阁大学士赵翼也要受得牵连,半个工部都要为之一空。”

贾政闻言,面色凝重,问道:“子玉的意思是?”

“以老爷的官声,事后官升一级,任一司郎中,倒是不难。”贾珩说着,停顿了下,在贾政期待的目光中,叙道:“不过,老爷如在工部升为本司郎中,势必要研习庶务,承接司衙差事,此非老爷所长。”

贾政这个工部员外郎是恩袭之官,其在工部,基本属于边缘人,想来也被一些同僚轻视。

贾政脸上就有几分不好意思,道:“子玉,我最近也与程日兴等人商量庶务,对庶务也有一些领悟。”

“老爷身旁的那些清客,如是在一旁说笑解闷或还成,但如是为老爷出谋划策,充为幕僚,只怕还不成。”贾珩道。

贾政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

他岂会不知,只是人才难得,他原为员外郎,也引不得一些真才实学的能人。

贾珩道:“所以,我想着老爷或许不必一定在工部谋求迁转,目下,通政司右通政缺位已有半年,老爷以从五品员外郎调任通政司,就可入得四品,以后再谋外任,也能方便许多,那时可从地方知府开始历练,聘请通庶务的幕僚参详。”

贾政能去的地方,因为其并非科甲出身,算是浊流之官,这首先就排除了都察院、翰林院,只能在六部、通政司、大理寺等一些事务衙门辗转。

在六部,侍郎这样的堂官,轮也轮不上。

而大理寺法吏断谳,专业性又比较强,贾政不一定能胜任,况且他在大理寺也没什么关系,不好安排。

其他的如太常寺,光禄寺,这都是小衙门,还不如留在工部当郎中,说来说去,还是去通政司——这等九卿部衙中的务虚部门比较好。

一旦升入四品,以后再外放就是知府或是府尹,再之后就要看贾政的造化和能为了。

“通政司右通政?这是正四品,不太好调任吧?”贾政闻言,心头微惊,不敢确定说道。

心头却有几分意动。

贾珩道:“老爷在工部十余年,兢兢业业,向无大过,且又因不愿与潘、卢二人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