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寻(2 / 2)

下午的时候,孙岚才打来电话,告诉他:那位李太顺是辽省盘山市人,春节后还来过学院,他的辅导员陪他吃过饭,说李太顺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市属国有电机厂做工艺科长。又把对方的联系方式跟陈立东说了一下。

陈立东拿起手机拨了过去,等了半天才被接起来。

“是盘山市电机厂吗?”陈立东问。

“你找谁?”对方直愣愣问。

“我找李太顺,我是他蓟大同学,他在吗?”陈立东道。

“哦,找李科长啊,他没在,应该去市里了。”对方语气客气了许多。

联系上了,有戏。“我想去那边出差,顺路去看看他。他平时在厂里吧?”

“在的在的,李科长每天都来上班的。今天有点特殊情况才没在。”对方答道。

“您怎么称呼?是他同事吧?”陈立东接着问。

“嗯嗯,我是车间里的,也是来找他。您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他吗?”对方问道。

“哦……不用了。您能告诉我你们厂的地址吗?”陈立东接着问。

“嗯,行。我们厂在盘山市路南区希望路街道113号,门口朝南,对着石油大街,很好找的。”对方说的很具体,陈立东拿出笔记下来,又客气几句挂断了电话。

他准备过去,准备见一见这位李太顺。去附近的书店,买了张全国地图册,找到盘山市,算了算距离,接近500公里,他决定开车去,估计得七八个小时。

打完电话的第二天,陈立东开上日产蓝鸟赶往盘山市,这台车是新购的,宝石蓝的车漆,里外全新,才开过几千公里。这个时代开到路上也算豪车。

往盘山的高速还没修完,但国道上的车也没那么多,半路上加过一次油,也没遇到啥问题。

6个小时后,陈立东进入盘山市区,时间已是下午,找到电机厂的位置,就在附近找住的地方,最后在油田宾馆落了脚。躺在宾馆房间里,放了放乏,他才想到给家里报告一下。

跟陈爸拨通电话后,陈立东说他到了盘山市,准备考察一家电机厂,学习人家的管理和技术。

陈爸嘱咐他注意安全,住店的时候保管好钱物,东北那边不安全。想了想,又跟陈立东说:“你大姑在盘山小洼农场,去年来过一封信,说你姑父身体不好,你要是顺道就去看一下,我一会儿把那封信的地址给你发过去。”陈立东这才想起,自己的亲大姑就在这里。

陈立东的爷爷和奶奶解放前闯关东到了铁岭一带,跟人搭伙开过煤矿,后来还做过一些其他生意,也小赚过钱。

老两口生下三个孩子,大女儿在盘山当地结婚生子,大儿子参军入伍,转业到老家蓝市百货公司。在小儿子陈树俭十几岁的时候,老太太病逝,埋葬了老太太,老爷子带着陈树俭挑着行李回了老家,修葺一下老房子,爷俩相依为生。1969年的时候,老爷子病逝,陈树俭联系上大哥,哥俩送走了父亲,限于当时的通讯条件,在东北的姐姐、姐夫没能联系上。

后来交通有所改善,陈立东的大姑带着女儿回老家探亲,那时陈立东刚上初中,陈立东参加工作后,大姑又回来一次,再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就再没回过娘家。但是每年大姑和陈树俭都有书信来往,说说各自的情况,报上平安。上一世,大致也是这个时间,陈树俭去东北看过姐姐、姐夫。

陈立东结婚后,姑父和大姑相继去世,陈树勤和陈树俭哥俩去送过殡,但是陈立东他们小一辈的没有去。

陈立东在电话里答应父亲,“行,小洼农场应该离市区不远,我先去看看。”

空间隔断了亲情,时间稀释了骨血,也是这个时代的无奈。

这一世,陈立东的金手指改变了家里的经济,血肉亲情自然能够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