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郝光明也在帮朱媺娖分析军队的问题及相关数据。
“大明新军战斗力的提升,我认为主要分为三方面。
首先就是装备质量的提升——如今新军中,以边防军为例,一镇边防军中少则一总(千人)装备光明式燧发枪的火枪兵,多则有一营。
光明式火炮也有十至二十门,虎蹲炮更是在五十门以上。
另外,只要是组建超过一个月的边防军,披甲率基本都是百分之百。
这个甲还不是普通的皮甲,也不是以往官军劣质的布面甲,至少也是制式布面甲或精良布面甲,另外还有一总至一营身着板甲的。
所用刀枪箭支等冷兵器,即便不是钢制,也是精铁打造。整体而言,比之以前的大明边军都要强了许多。”
郝光明侃侃而谈。
“其次,将领、兵员都是从以前官军、顺军、大西军等军队中汰选出来的。
最次也是以前的敢战之兵,而在边防军中更全都是以前的精锐。
将领们不是有一二十年征战经验的宿将,便是有军事天赋的年轻骁将,即便是平庸之辈,经过将官进修营的训练之后,水平较以往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说到这里,郝光明顿了顿,喝了口茶。
然后接着道,“最后,便是军饷的提高及足额发放,以及军中伙食的大幅提升了。
崇祯年间,也即是你父皇在世时,一般募兵的军饷其实就提升到了每月二两,有的地方甚至高达三两。
然而那时军饷自出库就不是足额的,再经过层层贪墨,下发到军中时能有一半就算很不错的了。
军中将领发饷,同样会层层克扣。因此,即便以前官军募兵每月有二两银子的军饷,等实际拿到手中时,都未必有二钱。
便是这二钱银子,也常常拿不到。因此到最后,闹饷成风,且军队开拔、打仗必须先放赏。甚至需要劫掠地方,才能保证普通士兵收入。
而不论是闹饷、求赏又或者是劫掠,最初可能真的是因为军饷不足用,可到后面几乎都会变质,变成从上到下为了一己私利去做事。
那时候,官军也就不是官军了,和土匪贼寇没什么区别。
至于官军伙食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毫无保障。偶尔大鱼大肉,但多数时候连肚子都填不保,便是饿死的也不少。”
朱媺娖听到这里先是一笑,有点苦涩,随即又叹了口气。
郝光明则继续道:“而在你的新军中,将发饷权收归中央,也即是如今军务院的军饷司,全力保证足额发放军饷。
另外,不仅保证将士们吃饱穿暖,甚至还尽力提升军中伙食水准。
对于普通士卒来讲,他们的待遇相较于过去不知提升了多少。有这样的激励,战斗力自然大大提升。”
听郝光明讲完,朱媺娖道:“我觉得夫君还漏了一点——如今的军法相比过去的官军也严厉很多,不仅是对将官如此,对普通士卒也是如此。
他们上了战场,如是死战,即便牺牲了,家人亦可得保障,可以说死得光荣。
可若是在战场上逃跑,不仅要被处死,家人也会跟着蒙羞,没有任何保障可言。
如此一来,绝大多数将士便都敢战敢死了,新军战斗力自然大大提升。”
“可以啊。”郝光明听了笑起来,“现在都能给我查缺补漏了。”
朱媺娖笑了笑,继续看军饷的相关数据。
她在五月底登基后,便对新军军饷做了一次调整,相较以前有所提高,算是对全军将士的奖励——毕竟大家都帮着你坐上皇位了,不奖励下都不好意思。
不过,如今粮贵银贱,军饷提高也受此影响也是虚高。
为了方便以后回归正常标准,经过朱媺娖和军务院研究,将军饷分为正饷和生活补贴。
另外,经过实践检验,发现之前在成都编练新军时定下的劲卒、正兵、辅兵之分并不好用,如今全部取消。只在御林军中留辅兵,实为御林军预备兵。
新军中自然是御林军饷银最高。
正兵每月正饷三两,生活补贴二两。
辅兵每月正饷三两,生活补贴一两。
其中朱雀营女兵每月还有五两常例赏银。
朱媺娖面前的军饷报表上写得清楚,御林军五营兵马,每月共需饷银约16.2万两(将领高余士卒的部分饷银就不算在里面了,后面同理)。
因为御林军为皇帝直接指挥的军队,可以说是皇帝私军,故军饷也是由内帑拨付。
禁卫军待遇第二,全员皆算正兵。
每月正饷三两,生活补贴一两。
故6万禁卫军,每月饷银便是24万两。
边防军待遇第三,每月正饷三两,生活补贴八钱。
故16.8万边防军,每月共需饷银63.84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