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幸西京(1 / 2)

汉世祖 芈黍离 1081 字 2023-04-01

初夏时节,气温虽然日渐提升,但还算不上炎热,相反,适宜的温度加上充足的日照,伴有不时的雨水,河洛大地间,林木谷物,皆茁壮成长,生机最为旺盛阶段大抵就在此时。

一路西行,田野随处可见,春种的谷物在农人的伺候下已然生长茂密,浓郁的绿意几乎铺满地。更有大量泛黄的麦田,收割可期。

沿途见到这般光景,刘皇帝的心情怎能不愉悦,不论如何发展,以农为本,都是大汉不可更改的国策,是治理帝国不可动摇的重心。

经历过饥馑时代的刘皇帝,太知道“民以食为天”的道理。这几年,在刘皇帝意志下,朝廷加大了对河洛地区的开发建设,也并非只是针对一座洛阳城,配套的道路交通、军事布置、官员任免、河道漕运,这方方面面实则都在有序进行中,只是慕容皇叔修洛阳搞得动静太大,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

同时,在洛阳地区粮食储备,也加大了重视,于洛阳周边,一共兴建了四口大仓,每口大仓都可囤积上百万石粮食。到开宝六年为止,这些粮仓,都已填满。

而根据户部在正月的汇报,洛阳及其周边的官方储粮加起来,已超过六百万石,并且,通过水陆运输,能够保证每年自各道州转运四百万石粮食。

这一切的准备,都是按照超级大城来规划,也就是各方面都完善了,刘皇帝方才有这大举巡幸洛阳的举动。修洛阳城,只是最后的一个重要举措罢了。

比起去岁出巡,此番西幸洛阳的规模,可要大得多,这几乎就是场统一的搬迁,公卿、官员、军队加起来,人数超过二十万,队伍从头到尾,绵延七十余里。

说实话,挺折腾的,但是,这等折腾,大抵也就这么一次了。因为随行官员的家眷、家私过多,行进自然缓慢,哪怕各家各户都有车辆、牲畜,仍旧快不起来。

慢则一日二十里,快则一日三十里,比流民迁徙,还要迟缓,没办法,辎重太多。也就是两京直道开通了,路况良好,否则还要辛苦些。

而从这么大的动静就可看出,刘皇帝此番西巡洛阳,显然不那么简单。不说直接迁都,但总归不会在洛阳短住。上上下下,也都不乏聪明人,否则也不会跟着携老扶幼,举家而往。

拱卫东京的宿卫及禁军兵马,也带走了一大半,并且,除了护卫皇帝的宿卫军以及入驻洛阳的三衙禁军之外,剩下的也都在枢密院的安排下,分驻周边关隘。

而环洛阳八关,也都提前修葺。有一点效果是显著的,大汉的禁军,终于不用像在开封时那样,“挤”在开封,整日受那繁华喧嚣迷眼乱心,仅从军事防御与军队建设来看,洛阳优势突出。

如月初颁布的诏书所言,御驾按时于三月二十五日自东京出发,然而前前后后花了整整二十日,方才进入洛阳境内。

“陛下,距西京只余十里,西京来报,迎驾事宜已然布置妥当,陛下可有谕示?”曹彬前来禀报。

闻之,刘皇帝很是平静地给了一个回应:“照常进行即可!”

由于此次西幸洛阳的重要性,刘皇帝也改了以往的风格,早已通知洛阳,准备一场入城仪式。曹彬是此次行营都监,军队的调配布置,都由他操办。

自从被东南调回朝中后,曹彬以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之职,主持殿前司军务。像曹彬这样的将臣,谦卑谨慎,无功不受禄,有功且推辞,为人低调厚重,做事勤勤恳恳,也没什么权力欲望,这样的表现,没有皇帝不喜欢信任。

当然,对于猜忌心重的皇帝而言,这样谦卑过头的表现,也会难免猜疑。所幸,刘皇帝固然多疑,有的时候心眼也小,对曹彬倒也以欣赏为主。

毕竟,连郭柴赵他都能容忍,待以高官重爵厚禄要职,又怎会去猜忌一个曹彬呢?

而由曹彬与郭威的关系,再加上在朝担任侍卫副帅的张永德,以及在外担任道司的李重进、杨廷璋,郭柴一系的声望与势力,仍旧是为人所羡慕嫉妒恨的。也就是张永德、曹彬都属安分守己的人,否则非议还会更重。

同时,到目前为止,禁军中的高级将帅,又发生了议论迭代,像高怀德、向训这样的殿帅、侍帅,都派到地方镇守,取而代之的是曹、张这样资历相对低的将领。而孙立、李继勋等老将,也都卸任他用。

在乾祐时代,大汉的名将,是慕容、柴、赵、高等,如今,却是潘、杨、曹、刘。

担任宿卫大将的,也换了个人,平流求后被调回京师的刘光义。原来的刘廷翰,则北上统军,镇守边塞。

北伐之后,朝廷在山阳、燕山布置关卡戍卒,山阳都部署为郭崇威,此公病逝,刘皇帝以刘廷翰接替之。而原来的副手王彦超,则调至燕山道。

皇帝御驾,自然待在队伍前部,比起中后方的逶迤混乱,要有序地多。行进间,刘皇帝此时并没有待在銮驾内部,而是同御夫一道,坐在辕木上,沐浴着艳阳。

同时,武德使李崇矩则策马,紧紧地跟在驾侧,同刘皇帝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