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好扩大销售规模,只能主动给各个大学主动分发。
这件事李谕也拜托了钟观光的科学仪器馆,钱则由李谕自己出,希望民间的无线电爱好者迅速成长,这对今后意义非凡。
——
科学杂志社这边,招募到了几名员工,其实也就是历史上有心做科学杂志的那几位。
其中一个李谕之前见过,留洋回来的金邦正,他负责国内推广。
金邦正说:“会长,我们与美国的留学生团体取得了联络,他们都愿意积极供稿。”
算起来美国留学生里,单单清华选派的就已经数百人,并且大都学习理工科,让他们供稿确实合适。
金邦正拿出一封电文,里面的名字几乎都是科学界名人,比如梅贻琦、胡刚复、周仁,还有赵元任等。
李谕说:“他们有此等热情,我们当然要支持。一旦稿件选上刊登,就按欧美最高的稿费标准执行。”
“明白了,”金邦正道,“他们还说,要在美国成立科学分社,以形成更强的凝聚力。”
“科学社吗?”李谕问。
“是的。”金邦正说。
“既如此,”李谕顿了顿道,“我们直接在国内把杂志社改为中国科学社,以弘扬科技兴国之理念。”
一下拔高了好几个层次。
金邦正高兴道:“我们还在讨论这件事,没想到您已经想好了!有您坐镇,科学社才称得上科学社!”
李谕说:“按道理应该由教育部或者政府组织,不过看样子他们几年甚至十几年内都不会有此种想法,只能我们亲自来。”
金邦正说:“有您这面大旗,不仅美国的留学生会加入,用不了多久,日本乃至欧洲都会有人加入!”
李谕说:“总之团结一切力量,咱们的宗旨定为‘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加入进来的人肯定都明白,祖国之所以孱弱,莫过于科学不发达。”
这是一步大棋。
历史上的中国科学社1918年才迁回国,确确实实为我国科技发展做了极大贡献。此后各专门学会诸如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数学会等都是在中国科学社的带动下诞生。
而且科学社迁回国时,就在大同大学有办事处。李谕感觉可以把总社搬到大同大学,反正他兴建了许多屋舍,还有十分先进的设施、器材。
“不用说,您是我们中国科学社的第一位院士,”金邦正说,然后憧憬道,“将来如果能与英国的皇家学会相提并论就好了。”
李谕淡淡道:“其他领域我拿不准,但至少在物理领域,我一定会让中国科学社的院士成为含金量最高的头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