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歌剧大师(2 / 3)

“咱们先跳过自由讨论的阶段,来欣赏一场意大利大使带来的歌剧表演。”

要是再这么讨论下去,沙龙的味道又要变了。

法国公使吕班笑道:“太好了,在京城还能听到歌剧,想想就让人激动,这可比愁人的政治要令人愉快多了。”

康纳说:“没错,而且今天上演的还是普契尼先生的《今夜无人入眠》!他本人甚至也来到了现场!”

法国公使吕班和他一唱一和:“非常有趣,载振贝子同样带来了优秀的京戏表演艺术家杨小楼,今天能同时欣赏到东西方最好的舞台表演形式,没有白来一趟!”

美国财大气粗,这座新建的大使馆面积不小,专门有个小小的演艺厅。

李谕此时才看到角落一直默默坐着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似乎真是普契尼本人。

普契尼大部分作品都在904年以前,在这一年后,创作越来越少,反而对赛车越来越感兴趣。

公使及夫人们开始走向演艺厅。

普契尼微笑着走到李谕面前:“果真没有让我失望,你的表现对得起科学巨匠的称呼。”

“您就是普契尼先生”李谕问道。

普契尼道:“正是本人。”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见到您十分荣幸。”

“我也很荣幸,”普契尼说,“我们一起观看演出吧,我这人比较厌烦讨论政治,所以刚才看到一头熊与一只野猪在打架,就选择了沉默。”

“您的选择很明智,”李谕笑道,“不过没想到您会亲自来到京城。”

普契尼说:“我一直对东方的艺术非常感兴趣,恰逢看过了如今极为畅销的星战系列,更让我想见见你这个神奇的东方人。”

李谕笑道:“我想你会不虚此行。”

“我来中国,还有一个目的,”普契尼说,“我曾经看过一本阿拉伯的故事会《一千零一日》,其中有一篇叫做《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自此以后,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一个想法,创作一部中国背景的新歌剧。”

注意,《一千零一日》与更加知名的《一千零一夜》不是一本。

李谕只知道意大利的歌剧水平蛮高,也知道普契尼本人,但并没有听过几次,于是问道:“您所提到的那个故事,公主的名字是不是叫做图兰朵”

普契尼点点头:“是的,就叫做图兰朵。那是个关于元朝皇室的故事,可惜我对中国的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想到不如直接来一趟。”

好家伙,还真是《图兰朵》。

这部歌剧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很多地方根本就不那么中国。

不知道普契尼这次来中国亲自走一趟,会不会有所收获。

两人并排而坐,看完了这场有意大利歌剧和中国京戏的演出,感觉上的确非常有视听冲击。

是那种很典型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论起舞台表演,还真各有千秋。

普契尼说:“这种东方原汁原味的服装与演义,对我的创作很有帮助,只不过不知道能不能有幸去紫禁城中看一看”

李谕说:“这个我就说不准了,不过实际上你去一些大的亲王府、孔庙,也能窥探到一些中国建筑的样貌。”

普契尼又问道:“长城哪可不可以去”

李谕说:“可以是可以,但路程非常难走。”

众所周知,清朝基本没有再修缮长城,因为对清朝而言,长城已经失去最重要的防守与预警意义。

清朝的国策一直是和蒙古和亲,他们和蒙古关系非常好,并不担心北部边疆问题。

但也就是不再使用长城,两百多年下来,导致长城周边的路几乎消失,完全成了荒郊野岭。

普契尼说:“再难我也要去看一看,否则恐怕这辈子没有机会了。”

李谕想了想说:“确实值得一看,它的样子,绝对比西方的七大奇迹威武得多。”

普契尼听了更加跃跃欲试,当天就准备联系探险家先去一趟长城。

因为在他看来,王府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反而有点危险的长城更有挑战性。

这个时候的西方人还存在不小的“探险”思潮,尤其是广袤无垠又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吸引太大。

演出很成功,得亏是顶级的意大利歌剧和杨小楼这种名角的演出,就连日本与俄国公使都几乎忘了刚才的激烈争论。

事后,俄国公使雷萨尔偷偷找到李谕,对他说:“帝师先生,本人并没有针对阁下,希望我们今后的合作不会受到影响。”

李谕明白说白了,在他们而言,黄祸论只是个借口,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俄国公使还是希望拉拢李谕,因为无线电真心太好使。

可惜俄国军方与政府对无线电的重视仍旧不如日本人高。

李谕看得清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