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康普顿散射(2 / 3)

——

抵达美国西海岸后,几人搭乘上了火车。

梁林两人去费城,李谕则在芝加哥站提前下车,招了辆出租车到了芝加哥大学。

径直来到康普顿的实验室后,李谕看到吴有训正在做实验。

“李谕先生?”康普顿先看到了他。

“康普顿教授,”李谕与他握了握手,然后立即问,“实验情况怎么样?”

康普顿大为称赞:“我从来没有见到这样有才气的学生,吴是个实验天才!连我都无法复现的实验,他竟一遍遍做到了。”

李谕说:“你们一个负责理论,一个专攻实验,挺搭配的。”

康普顿说:“这个现象(康普顿效应)主要的任务就是实验复现,理论上的难度不大,毕竟都是借鉴了爱因斯坦先生的光量子假说。”

李谕笑道:“康普顿教授竟然学会了中国人的谦虚品质。”

“因为吴的表现太出色。”康普顿说。

“现在到了什么程度?”李谕问。

“吴在尝试第十五种材料。”康普顿说。

康普顿效应说起来并不复杂,就是用一束频率较高的电磁波比如X射线,照射到石墨上时,会散射出两束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一束和原来的频率相同,另一束频率降低,并且与散射角有关。

这种现象波动说显然无法解释,因为按照波动说,电磁波的频率不会因为反射和散射产生变化。

但用光量子理论来解释就很说得通,就是碰撞后能量损失了呗。

几个月前,康普顿刚刚用光量子理论推导出一个公式,带入普朗克常数、光速这些常数后,果然得到了一个只与入射角有关的公式。

对于理论物理学家来说,这个公式并不太复杂,没有什么复杂的新东西。

这个实验关键点就是能够彻底证实光子的存在,从而为光的波粒二象性盖棺定论。

这是最被学界看重的。

所以实验能不能被重复做出来就很关键。

李谕说:“十五种材料?至于吗?”

“有必要,”康普顿说,“这个实验尚且没有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哈佛大学的威廉·杜安教授认为实验结果是因为盒子的材质导致,称之为‘盒子效应’。吴为了拓展实验的适用范围、增加普适性,才决定增加其他材料。”

最开始康普顿只用了石墨。

李谕问:“都成功了?”

康普顿点了点头:“太令人不可思议了!中国的学生在治学能力和态度上都让我十分佩服,吴为了做实验,半年多里几乎只待在实验室或者寝室。家书甚至一直没有回,其父连发四封加急电报,我才知道。我令他回了电报,才重新开始做实验。”

李谕倒是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努力:中国人太渴望成功了。

几十分钟后,吴有训突然高兴道:“成了!”

他这才发现实验室中多了李谕和康普顿。

“导师,院士先生!”

李谕笑道:“恭喜恭喜!”

吴有训说:“希望这次杜安教授不会再说什么。”

康普顿说:“除非他们能够亲自做成功。”

李谕则看了一圈,问道:“你们用了特制的X射线分光仪?”

“有问题吗?”吴有训问。

李谕想了想说:“如果想让其他的物理学家接纳康普顿散射这个结果,最好去哈佛大学做一场公开实验,就用威廉·杜安自己的设备。”

“公开实验?”康普顿说,“这不是医学实验,公开实验要是因为概率问题出了差错,将身败名裂。”

吴有训却自信满满道:“我可以!”

康普顿惊讶地看着吴有训:“吴,这样很有风险!”

“这个实验我做了上百次,绝不会有问题。”吴有训说。

“很好!”李谕说,“我现在就联系哈佛大学,同时给美国物理学会发一封公开信,大家都去哈佛做个见证。”

李谕深知,只有这样才能让吴有训站稳脚跟、出足风头,能够与康普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谕是哈佛的老熟人,也是美国物理年会的老熟人,大家知道他向来支持光量子假说。要是这次真成了,必然可以惊动整个物理圈,尤其那些研究量子理论的,能够信心大振。

这天的哈佛大学聚集了差不多小半个美国物理学圈的名流,已经离开芝加哥大学的密立根也来了。

密立根现在是加州理工的校长,去年刚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名望达到了巅峰。

威廉·杜安在礼堂中安排好了实验场所,身为一名较为传统的物理学家,他还是不太愿意相信波粒二象性这种倒反天罡的结论,所以一直不承认光量子假说。

“康普顿教授,”威廉·杜安说,“你竟然还没有放弃盒子效应,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