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东心下虽然幸灾乐祸,不过脸上却是神情如常,附和了厉秋风几句,这才接着说道:“此事由内阁几位大学士在背后主持,兵部和工部联手处置,不过知道此事的最多不超过十人。其实这些大佬人人心下明白,这件事情若是传了出去,不免落一个‘勾结倭寇,通敌资敌’的罪名,诛连九族的大祸是逃不过的。”
厉秋风心下惊疑不定,口中说道:“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些朝廷大员都是极为聪明之辈,明明知道此事风险极大,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何还要与扶桑国做此勾当?即便事情办成了,扶桑国出兵剿灭了倭寇,可是他们与倭寇原本就是一丘之貉,一旦没有倭寇羁绊,又握有厉害的火器,势必要趁机攻击大明,为祸之烈,要超过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百倍。若是事情不成,消息走漏了出去,这些官员的身家性命必定保不住。如此简单的事情,连我这样的一介武夫都能想明白,各位大人岂会不知?”
萧东略一沉吟,口中说道:“大人在锦衣卫做事,虽说耳目极多,可是对于官场一些隐秘之事,只怕所知不多。倭寇祸乱东南,已成朝廷心腹之患。先帝在时,多次打算御驾亲征,只是被大臣阻拦,这才没有成行。不过先帝雄心勃勃,自信与倭寇必有一战。而且先帝熟读兵书战策,通晓行伍之事。是以官兵与倭寇交战,虽然败多胜少,先帝却也极少因此而屠戮官员。但是今上登基之后,一心想要去除倭寇之祸,好腾出手来对付北方的鞑子兵。这十余年来,已有二百余名朝廷官员因为剿灭倭寇不利而被斩杀,其中不少人被诛了三族,情状之惨烈,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萧东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厉大人身在官场,自然也知道官场之中素来讲究官官相护,官与官之间,说一句‘盘根错节’也不为过。今上因为倭寇之事斩杀官员,往往牵连甚多。远的不说,前年福建总兵安铮安大人在连山口吃了败仗,被倭寇杀了四百余名官兵。消息传到京城,今上龙颜大怒,不只将安大人抓回京城,连同他手下十余名将佐,也一并锁拿进京。今上杀了安大人和这些将佐不算,将二十年间提拔过安大人的官员也一个不漏地抓了起来,前后一共锁拿了一百七十五名现任和致仕的官员进京。最后结案之时,其中二十四名官员被斩首,十一名官员受了庭杖而死,其余一众官员大半被抄家流放,几乎无一人幸免。兵部、吏部的尚书和左右侍郎均被免了差事,各司主事官员被抄家流放的也不在少数,其中还牵连了两位内阁大学士。听说这两位大佬走了陆炳陆大人的门路,这才没有获罪去职。这几年今上催促得越发紧了,不断有官员受到处罚,牵连也越来越广。如此下去,内阁的大佬、六部的官员,只怕都难逃抄家灭门之祸。他们与扶桑国做交易,也是迫不得已。虽然风险极大,总胜过束手待毙罢?”
厉秋风听萧东如此一说,这才明白过来。嘉靖皇帝登基之后,确实因为剿灭倭寇不利处分了一大批官员,主管选拔官吏的吏部和主持剿灭倭寇的兵部所受牵连最为严重。往往是东南沿海的官兵一吃败仗,兵部和吏部的官员就跟着吃瓜落。抓入刑部大牢关上几年已算是神佛保佑,不少官员被皇帝责以庭杖,当场被打死打残。想来这些人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得铤而走险,不得不答应扶桑国的条件,一心要借助扶桑国之力断了倭寇的后路。
萧东接着说道:“扶桑国热衷此事,派了不少使者到了大明,与咱们暗地里讨价还价。直到两个月前,双方才终于谈妥了条件,约好在扶桑国近海一处岛屿上交易。承蒙诸位大人瞧得起下官,委派下官出海办这件事情。只是没有想到此行竟然处处不顺,最后被困在了这个鬼地方。”
厉秋风听萧东说完,思忖了片刻,这才对萧东说道:“此事既然如此机密,事关各位大佬的官位仕途,对萧大人来说更是关系到身家性命,按理说应当小心谨慎才是。以萧大人的智计,为何要带上胡掌柜等人同行?我瞧着这几位掌柜都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一旦走漏了消息,可以说是后患无穷。”
萧东点头说道:“厉大人说得不错。下官心里明白,此事若是走漏了风声,那些大佬绝对要置身事外,只能将下官推出去背黑锅。单凭着与倭寇勾结这一条罪名,朝廷便能诛了下官的九族。”
萧东说到这里,略停了停,接着说道:“其实胡掌柜等人看着一个个不学无术,似乎只懂得吃喝嫖赌,贪财好色。其实这些人精明之极,否则怎么会攒下万贯家财?他们有的做盐铁买卖,有的做茶叶、药材生意,获利颇丰。不过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买卖,真正给他们带来大笔银子的,其实是一些见不得光的生意。比如说钱庄生意,最高能收到八分利,岂能不富得流油?而且这几位掌柜私下里还与扶桑人在近海大做走私买卖,那是一本万利的大生意。不是下官要带着他们去扶桑做这笔买卖,而是扶桑国的使者点名要这几位掌柜参与其中。”
厉秋风一怔,口中说道:“扶桑人要他们参与其中?这是为何?”
萧东沉声说道:“几位大人将铁箱交给下官之时,虽然没有说里面装了什么东西,不过下官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