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 2)

“护驾!快护驾!有刺客!快抓刺客!亲龙卫何在?亲龙卫何在?”

“刺客!有刺客!快,快来人,快来人抓刺客!”

“救命!救命!”

庄重肃穆的祭祖大典,顿时乱做一团。人们上一刻还在为能够跟随御驾一同前来峤山而觉得荣宠与幸运。

下一刻,便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变得惶惶不安。

可是很快,人们就发现,圣驾周围,并没有什么刺客,真正倒在血泊中的,是青玉银袍的太子,温焱。

太子温焱,出自皇后萧氏,自幼承教于宫廷。十二岁时便被立为储君。本就是天潢贵胄,又饱读诗书,听教于诸位大家名儒。时日长久,自有一番谦谦公子之态。

纵然偶尔有太子残虐宫人的传闻,也是瑕不掩瑜,人们最多说一声,奴才不懂事罢了。

加之萧皇后统领后宫多年,极善笼络人心,前朝后宫,从来千丝万缕。是以太子温焱在朝中也颇多拥趸。

眼下太子遇刺,心口一把短箭,鲜血洇湿了身前大半截衣衫,温焱就那般倒在血泊里,双眼紧闭,面色灰紫,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建平帝在内侍的搀扶下勉强站稳,抖着嗓子喊道,“传御医!传御医!快救救焱儿。快救救焱儿!”

随行的御医跌跌撞撞跑了过来,先帮温焱做一些最简单的救治。短箭射中了温焱的左侧胸口,眼瞧着就是冲着一击致命的角度去的!老太医明年就可以告老还乡,今日偏偏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心中纵然苦不堪言,手上却不敢有半分耽搁。

祭祖大典,太子遇刺。

众人自然猜想到皇储之争。目光不自觉的落到了一旁的端王温洵身上。而此刻的温洵,一身银色锦袍,长身玉立,清贵无双。

停止躁动的众人议论纷纷,时不时还会有一两句议论声传到温洵耳中。

“郑贵妃离后位只有一步之遥,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也不知道端王母子二人,到底是谁在铤而走险?”

“嘘。别胡说。郑贵妃为人和善谦和。万不是那样的人!”

“那就是端王了。端王资质平庸。竟敢忙活这一场!要是梁王爷还在京中,倒是可与太子一争!”

“快莫要胡说,空口无凭,怎可妄议此事!”

温洵就这样立在议论纷杂的人群当中,议论声越来越不入耳。他甚至是闭上了眼睛。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圣喻调遣的亲龙卫将一众臣工家眷都围在其中。建平帝更是下旨,在场男子皆要被搜身才能离去,以防有人身藏暗器,趁乱伤人。

在场之人皆是官宦人家,平日里娇养尊贵惯了,何时受过这种委屈,一时间议论声四起。

可是,直到发现连温洵都和他们困在一起时,众人便都沉默了下来。这沉默也让建平帝的这道旨意,变得意有所指起来。

亲龙卫奉旨行事,逐一检查在场官员。可是到了温洵身边时,只被温洵低着眉眼看了一下,便再无人敢往前去。

虽然太子遇刺,端王行事的可能性极大。但太子已经躺在那里闭目不语了,谁也不知道,这端王会不会是最后的赢家。

眼看情势困顿,众人都将目光落在了温洵身上。建平帝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起来。

正在气氛难堪僵持之时。温洵生母郑贵妃忽然在建平帝面前跪了下来。郑贵妃今年三十七岁,温柔贤淑,与世无争。向来颇得建平帝喜爱。

郑贵妃保养得宜的眉眼,带着三分惹人怜爱的柔弱,哀哀戚戚道,

“圣上恕罪。洵儿一向本分。从来不敢逾越半分。今日里事发突然。亲龙卫奉命办事,本应一视同仁。但洵儿乃圣人亲子,奴才们自然怕有所冒犯。可众目睽睽,没道理让洵儿带着众人猜疑离去。妾身受圣上恩宠二十载,不敢忘本。洵儿乃妾身所出,妾身愿替圣上分忧。还望圣上成全。”

郑贵妃盈盈拜倒,建平帝的脸色略有缓和,许久才轻轻点头道,“去吧。”

郑贵妃偷偷叹了口气,起身谢恩后,慢慢朝着温洵走去。

温洵看着逐渐靠近的母妃,神色也总算缓和下来。他贵为皇子,若是让奴才们当做疑犯搜了身,那日后岂不是再无威信可言。

郑贵妃甚至给温洵身边的亲龙卫福了福身,还道了声辛苦。吓得那兵士连忙躲开。这般谦和,难怪圣人喜爱。

等到温洵身边的亲龙卫离去,郑贵妃才轻轻抬手,从肩膀到腰身,郑贵妃一一下手试探。温洵身上没有带任何的匕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郑贵妃又将手伸进温洵的袖带里,里面只有一枚玉哨,郑贵妃将它取出来时,温洵眉眼也寻常。因为这是郑贵妃昨日里给他的。

那哨子做工奇巧,温洵很是喜欢。所以今日里便随身带了来。

郑贵妃将那哨子拿了,捧着一步步走到建平帝面前。郑贵妃再次跪下,道,

“圣上请看。洵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