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1 / 2)

在这个小镇里,普遍的看法是小姑娘在小学初中比男孩成绩好,一旦上了初中高中就会心有余力不足,最终沦为平庸。

老一辈心里最适合女孩的工作是做老师和护士,在给女孩做媒的时候也会特意拎出来讲:工作是老师/护士。

这是一个加分项,意味着工作稳定,适合家庭。

所以当徐楝实在大学毕业后读研、选择同声传译这个工作,着实让她家里的亲戚们都吓了一大跳。

“小实平时看起来都不怎么说话,怎么会去选这个行当?”过年走亲戚的时候,婶婶就这么问她了。

徐楝实正在给自己的碗里哐哐加饭,语气平淡:“我只是不想说话,不是不会说话。”

她的父母倒是对她的工作没什么意见。徐楝实过完年离开小镇去,邻居也有向她的爸妈问起来的:“你家女儿什么时候回来呀?听说是做翻译的?这么好!”

徐楝实的妈妈脸上带着微笑,不动声色地吹牛道:“一般,做一天也就四五千工资,多的时候一天七八千吧。”

小镇里的平均工资水平是一个月四五千,所以妈妈这话说出来实在有点吓人了。

邻居肃然起敬:“一天四五千?!”

本来想着怎么也得寻机挖苦一下徐家这个一年到头不回家的叛逆女儿,听到工资的时候羡慕得眼珠子都绿了,赶紧回家骂一顿自家不成器的孩子。

“女孩子家家还是得早点结婚”“女儿一个人在外面,你们也不放心吧”这种准备好的话术也没地方用了。

掰一下手指头算算徐家女儿一年起码上百万的工资,能抵得上别人做二十年攒下来的钱。

这么一想,晚上都嫉妒得睡不好觉。

当然,真实情况没有妈妈说的那么夸张,年薪大概四五十万而已。

徐楝实知道老家的情况,也知道无所事事等着说闲话的人一大溜,有时候她甚至不太敢回家。

好在试图给她做媒的人也退缩了大半,一听到工资就摆手:“找不到,我们这里没有男方敢的。”

在大城市待了几年后,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一百万存款。

二十九岁生日,徐楝实有了新的想法。

她辞掉了工作回到家乡,对外宣称自己生病了得休养一阵子。

徐楝实在小镇新建的住宅区租了一套公寓,作为自己暂时的蜗居。

“住自己家嘛,还花那冤枉钱干什么。”妈妈有点不理解。

徐楝实闷了一会儿:“住在家里我肯定会懒惰不打扫卫生,因为知道你会来打扫。”

妈妈哈哈笑出来:“就你那狗窝,难道你一个人住就打扫了吗?”

“我每周都打扫的!”她嘴硬地反驳道。

她不想点明的是,其实她在外面租房子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不想见亲戚、以及串门说闲话的邻居。

那片新建的住宅区年轻人和外地人居多,这类邻居都比较社恐,一般不会主动搭话,就算遇到以前的同学,三两句就能解释过去。

但如果住在家里,风声一透露天天会有人上门拜访,甚至会出现“帮我家孩子辅导一下英语功课吧”这种无理的要求。

爸爸问她:“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做自由译员,兼职其他远程工作。”

爸爸沉默了片刻:“反正我不懂,你自己决定。”

她还挺庆幸自己有这样的父母的。从小到大,她都处于一种放养状态,爸妈基本上不过问成绩,也不管她的交友情况和课余时间,只负责她的饭食和交通。

“小实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不能管得太严。”妈妈曾说。

家里的狸花猫跳上了沙发。

徐楝实趁机揩了一把油,小猫畅快地伸展开身条,喵了一声。

“我时不时会过来看你们,顺便把大黄带去遛一圈。”她说。

大黄是院子里的狗。

“记得家里如果有人的话,要给我通风报信!”她补充道。

爸爸忍俊不禁:“客人是什么猛兽吗?”

“要通风报信的!”她强调。

“好啦放心,会给你传达消息的。”

家庭会议结束,下午五点多,徐楝实离开家后戴上了棒球帽,把爸爸那辆二手自行车骑走了。

自行车链条碰撞着发出响声,拂起的风带着闷热,夏天的太阳还灿烂地坠在天边。

她骑着自行车路过熟悉或变迁的街景,心情无比放松。

这是她理想中的生活。

和家人在一起,在安静的小镇里,自由而舒适,做自己想要做的工作。

把自行车停在车棚后,徐楝实上楼回自己的小窝。

三楼,也不高。她没有像前几次搬家具搬行李时那样坐电梯,而是拐进了楼梯间。

刚走进楼梯间,徐楝实就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