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3)

在大台周围,香气四溢。

小厮们将各家包子屉逐一排开,发上店铺名签,又每家发上一个号牌,上面写着出场的顺位。

包子逐一摆上食客的桌子,桌子中央有一面小锣,食客们鸣锣一次,便是乙等,鸣锣两次,示意甲等,丙等则不必鸣锣。小厮会根据名签记上店铺所获等级和数量。

许家的出场被排在了最后一个。夫妻俩相视苦笑,“到最后,哪还有肚子吃我们的包子呢!”徐氏略带沮丧道。

许昭昭安慰徐氏道,“阿娘,最后也有最后的好处,不碍事的。”

又转脸认真问许大山道,“阿爹,配料可是按昨夜里都放好了?”

“嗯,放心,全按我们说好的。”许大山笃定的回应。

铛铛的鸣锣声一遍遍响起,又一炷香过去,城西街两家大铺和徐家铺子遥遥领先,李家铺子则因得到了县官们的许多甲等紧随其后。其他店铺有的中规中矩,有的则手忙脚乱。

许家铺子三人静立一旁,终于等到了最后出场的机会。

包子屉被端至食客的桌前,两边都系着玲珑的红丝带,丝带上绣着“许家铺子”的小小字样。食客们要想食得笼中包,需亲手接开红丝带。

丝扣顺滑,轻轻一扯便松散下来,解过红丝带,食客们去掀盖子的手都不自觉轻柔了许多。

盖子打开,里面放的却不是皮包馅大的大包子,而是满满一屉核桃大的小包子!一时间食客们议论纷纷。

“这包子做得甚是小巧!以前从未见过!”

“这里面可还盛得馅料?不会是个面疙瘩吧!”

“我倒以为这小包甚得我心,一口一个刚刚好!”

包子铺的老板们也议论起来,

“这小包当真要费些功夫,”

“这馅料就要与大包不同了,”

“还有这皮,也需格外料理才能有合适的薄厚。”

李大宝见状坐不住了,忙对台上的李大瓜使了个眼色。

李大瓜立刻领悟,随即敲起一声锣鼓道,

“许家老板,我们今日说好了,只做平日里的包子,你们此等行为,属于投机取巧!是当别家店铺都不会做吗?!”

不等许大山回话,许昭昭上前一步,

“县衙大人,小女是许家的女儿许昭昭,城南贴的告示上,可不是这么说的。县令金口玉言,原话说,现做现吃,现场评判。只评色、香、味三档,至于包子是大是小,可从未提及!若不相信,大人可亲往查看一番!”

李大宝听到这里赶忙站起身相应,

“巧言令色!告示里说的,就是平日里的包子,而不是什么其他稀奇古怪之物!你如此做,便就是对其他铺子不公!若其他铺子也知晓这种做法,那定还有其他比试的办法!”

“李叔此话怎讲,难道我这包子不是从揉面开始到出锅的?做生意,讲求货真价实,也讲求时时的新意,若永远一成不变,我们今日该比试的,应是蒸馒头才是!”

许昭昭蛇打七寸,字字中的,李大宝张了半天嘴,却再说不出半句。

徐家铺子的老板出来解围道,“已经蒸好上桌的包子,断没有不尝的道理。且听听各位贵人的评判吧!”

食客们纷纷动起筷子,将这小巧精致、清香扑鼻的核桃小包送进嘴里,之后一个个都扬起眉毛来。

“这小包子当真是肉香满溢,又觉清甜可口!”

“这包子皮薄厚适中,软硬也正合适!”

“一口吃下去岂不快哉!”

... ...

徐家铺子的老板见食客们的夸赞,也忍不住走上前夹起一枚,观察半晌,而后轻咬一角,在口中细细品品味,最终缓缓的点了点头。

他望向一旁认真观察食客们的许昭昭微微笑了笑,眼中似有深意。

随着鸣锣声声起,许家铺子收获的甲等直冲到了前排,甚至超越徐家铺子,于两家大铺不相上下。眼瞧着,就差台上县衙数人定输赢。

台下的食客们都盯紧了正台,铺面的老板和伙计们也都摩挲着手掌和衣角。

李大宝望向李大瓜,却见他此时在台上吃得正香!众人眼看着他连吃下三颗核桃小包,仍意犹未尽,转脸却一锣未鸣,只给许家铺子评了个丙等!

在场众人无不指作笑谈。李大宝灰溜溜的缩回脑袋,不在去看李大瓜了。

最后到了县令陈成的最重要一票,要知道,县令若是给再给到一个甲等,那这金字牌匾就是许家的了!!

坐于正台的陈成身着一身青绿官袍,丝绣飞禽浮现其上,黑色官帽端端戴在头顶,面色沉稳,颇待几分公正严肃之色。

只见他缓缓挽起袖口,提起筷头,夹起一枚核桃小宝送入口中,不急不徐的咀嚼起来。

此时许家夫妇的手已用力地挽在一起,许昭昭的心口也咚咚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