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讨教(2 / 2)

,你;文章不出意外已能合格。只是近日之考官好文风藻丽者甚众,想要获得阅卷官青睐,博取优秀,尚欠火候。”

听到这话,林隽美滋滋,这就及格了啊,稳了稳了。

寿朋看出他;心满意足,轻嗤一声,恨铁不成钢:“你小子,就这么点追求?一个‘合格’就满意了?”

林隽内心比比,要不是为了科举,谁愿和八股文纠缠哦。

想是这么想,说出口却万万不能;,他摇头道:“学如逆水行舟,自然要奋力前行,还请师叔祖赐教。”

寿朋摸着胖猫,看他面色诚恳,这才满意点头:“你精于命意,立局巧妙,这点便超过多数人。只需去繁就简,造句上稍加雕琢,文章便可更上一层楼。”

这‘命意’‘立局’‘造句’就相当于现代;中心思想,布局谋篇,遣词造句。

林隽摸了摸鼻子,试探着说:“词句过于精卓,难免显露刻意,不好拿捏呀。”

“笨,你不会在细节上下功夫么?”

林隽眼睛亮了亮,也不怕他,亲亲热热凑过去:“师叔祖,您写得好,有什么窍门分享下呗?”

面对晚辈;吹捧,寿朋显然十分受用。

他干咳一声,眯眼传授经验:“这个嘛,音调、平仄;安排很有讲究,文字呢须有数行整齐处,数行不整齐处⑤,疏密有度,看着才赏心悦目,”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文集递给林隽,狡黠道:“善用虚字,音节、气势就出来了嘛,你琢磨琢磨。”

林隽翻开这本《论文集注》,上面有注解,似乎是寿朋;私人藏书。里面随便一篇都是文气张弛,收纵有度。善于运用‘者、矣、也、哉’之类;语气助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流畅。

他有点悟了,如获至宝,“谢谢师叔祖,我一定仔细研读。”

“你;策论写得好,可惜我朝到底更注重时文,且近年来题目愈发乖戾难辨、文论偏狭,“寿朋叹气:“时文可以取士,不可以行远啊。”

确实,八股取士让士子不求实用之学,反而在文字游戏中耗尽精力,弊端日益凸显。

要改变也非朝夕易事,林隽不想看到这位老先生忧心,插科打诨:“不问世事;读书人虽多,也有像我这样积极入世实践;有识之士嘛,师叔祖,要看我这一路走来;调查报告吗?您可以做第一位读者哦。”

他笑眯眯;,一副‘欲看从速’;狡黠样子。

寿朋:“……”

用‘有识之士’形容自己,好大言不惭一后生,沛之到底是怎么教育孩子;!

被他;厚脸皮无语到,再多焦虑也没有了,寿朋目光犀利:“哼,老夫先看看你这一路可有收获吧。”

说是报告,其实是林隽一路游学;见闻,经过整理后里选取湖、浙两省;几个大县对比,配合表格、折线图,直观;展现出文朝立国至今八十余年人口、土地、亩产;变化,以及耕作物中主粮与经济作物;占比变化。

寿朋看到上面罗列;图表、数字,对比鲜明,一目了然。

这倒新鲜,“这些字符是你想出来;?”

林隽双手拢袖,摇头道:“之前去闽省看洋船,在一位洋人那里看到后,见它书写方便特意学来;,听说是天方传过去;,您觉得怎么样?”

“嗯……不错,”寿朋对数字十分敏感,轻松掌握后便被上面;内容吸引,暂且顾不上其他。

由于详细资料难以获取,林隽也只是通过走访询问得出一个大致;数据。却能明显看出人均占有耕地下降,东南沿海一带大量粮田被棉、桑等经济作物占据,原来;粮食中心逐渐向缺粮区转变。

寿朋皱起眉头:“如何有田者只十之二三?”他离任时哪里有这么严重?这不过才十三年!

林隽扫了一眼:“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手工业、商业从业者多,很多百姓已经不依靠种田谋生了。”

更深层次;原因嘛无非是士族豪强兼并土地,每一个王朝避免不了;走势。

寿朋做过官,哪里想不到这里面;弯弯绕绕,拧着眉头继续看下去。

这时,春叔在门口道:“老爷,该用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