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看破曹操这封“密书”的真正用意,乃是挑起二虎相争,以逞借刀杀人,可接下来如何应对呢?
这等挑拨离间的伎俩,针对的自不会是一方,关键也不在乎王政中不中计,或是吕布中不中计。
而在于两方之间存在的是敌意还是信任,是视彼此为威胁,还是视彼此为友朋。
王政前世曾听过一个颇为有趣的名词,来自博弈论里,叫囚徒困境。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于是选择将两人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
随后给了两人同样的三個选择。
1,如果你们都抵赖不从,那将获得各判刑一年的结果。
2,如果你们同时坦白,则将获得各判刑八年的结果。
3、如果你们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则坦白者无罪释放,抵赖的则判十年。
这三个选择里,首先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第二个自然是最差的选项,第一个和第三个则是不同角度的最佳选择。
前者是属于集体的最优解,总刑期最少;后者则属于个人的最优解,检举者无罪。
如果从理性角度分析,选择第一个是最合适也最公平,两人既然携手犯罪获得利益,自然是作为一个合作的集体,选择抵赖不从,获得集体利益,即所谓的“共赢”,是最恰当的,而且风险也最低。
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两人此时处在一个“不能互相沟通”的环境中。
这时,所谓的三个选择却变成了两个。
因为摆在每个人之间的,其实只有抵赖,或者坦白。
抵赖这个原本的“集体最佳选择”,却在这时变成了一个可能存在的“个人最差选择”。
因为如果另一个人选择了坦白,而你选择抵赖,那结果便是对方无罪释放,而你被判十年!
相反,“坦白”却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最好结果。
如果另一个人抵赖,你无罪释放。
如果另一个也坦白,那也不过是八年的刑期。
总比“抵赖”会出现的十年刑期好一点吧?
便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最后两个嫌疑人都选择了坦白!
而结果便是集体上的最差结果,两人同时获得了八年刑期!
囚徒困境所要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有时候会因为个人理性反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人往往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或者损害集体的利益。
某种程度上,由于曹操的存在,所谓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王政和吕布目前的立场并不冲突,甚至具有一致性。
而随着曹操逢迎天子之后,声势愈发水涨船高,两人之间合作的可能性也在提升。
但关键是,这封密书的出现,直接将两人之间的最大问题明显化了。
即彼此间既缺乏沟通,更缺乏信任。
最麻烦的是,即便两人沟通了,也不能保证便能互相间推心置腹了。
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同样对吕布和刘备用了“二虎争食”之计,但吕布得到刘备的承诺后立刻便放下心来,再无顾虑。
因为刘备既是汉室皇叔,又是人尽皆知的仁义君子,个人口碑这块可谓十分过硬。
如今换成王政这个黄巾贼寇的空口白话,吕布还会信吗?
“将军,讨论半天,都没什么好的法子取信吕布,既如此,何必这般麻烦?”
半晌,却是吴胜第一个开口,面露狠厉之色:“反正早晚本也是要打的,不若借着皇帝的由头,先下手为强!”
“咱们趁机宰了这头饿狼便是,还能换来个乡侯!”
王政还未回话,一旁的徐方先自摇头:“吕布岂是那么好对付的?”
“以此人之勇猛,若要诛杀,必然是要十面埋伏,团团围住,出动的兵马自不可少。”
“而梧县又在豫、徐两州边界,大军悉起声息便难掩藏,亦会打草惊蛇,不仅围剿不成,若让此人提前走脱,可谓凭空树一大敌!”
这番分析颇有道理,人人深以为然,王政亦颔首道:“徐将军所言不差,何况咱们若是与吕布交恶,岂不是遂了曹操的意?”
“诸君,绝对不要做你的敌人希望你做的事情!”
环顾全场一圈,王政朗声道:“原因很简单,因为敌人希望你这样做!”
“可吴将军所言亦有几分道理。”一旁的于禁沉声道:“咱们自不愿再起战事,更不想中计,可谁知道那吕布是怎么想的?”
“谁又能担保吕布不会中计?”
“如若早晚必有一战,那还不如咱们先动手更好!”
这话说的也对。
若是交战,地点必然是在徐州,这霸王故里近年来饱受战乱,已遭不起多少折腾了。
只有让王政这一边掌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