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婚(1 / 3)

扬州林府,昔日探花郎,今巡盐御史林如海正独坐在书房里,拿着一页刚拆开的信笺,深深的皱眉。

妻子敏儿已经病殁,上月派人至她母家史老太君处报丧,却得回信要求接女儿黛玉至贾府教养。

这要求在世人眼里再合理不过了,毕竟黛玉仅九岁,上无亲母教导,下无姊妹扶持,他又是男子,既无续弦打算,那就必须给黛玉找一人家托孤,日后才好出嫁。

可是,大家族里的阴司他再清楚不过,黛玉若过去,若受了谁的委屈,该怎么是好呢?

正当林如海一筹莫展之时,府外忽然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似有许多人来,林如海一惊,莫不是贾府已经来人接了?

他连忙起身往书房外走,这时府里的大管家林生已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报告说:“老爷,老爷,快,快出去,圣旨来了!”

这是因何缘故?

林如海几步之内,已将可能的原因统统分析了个遍,却未得任何答案,索性沉住气,将疑问先埋在心中。

到了院中,府里的丫鬟婆子,护卫小厮皆跪了一地,前首的是一个身着四品飞鱼服,头戴黑纹三山帽的大太监,左右是两个小太监,扬州府尹,府正,院判居然也来了,站在一旁垂手待立,黑衣配刀侍卫乌压压的围住了整个院子,外面还不知道有多少人。

那大太监见林如海过来,脸上立刻跟朵菊花似的,堆满了笑意说,“林大人,接旨吧。”

闻言,一院子的人不论身份高低皆跪了下去,林如海虽不知何事,但也不敢怠慢,忙一撩衣裾俯身而跪。

那太监手持明黄色圣旨,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林如海之女林黛玉性情温婉,品貌过人,太后与朕躬闻之甚悦,特赐皇弟镇平王墨封为妃,择日完婚,布告中外,咸使闻之,钦此。”

林如海一下子傻了眼,也不知去接圣旨了,楞楞道,“小女黛玉,年仅九岁……”

大太监微微一笑说,“林大人,圣上说,先订下这桩亲事,待林姑娘及笄后再完婚不迟,您还等什么?快接旨谢恩吧。”

林如海心如惊涛骇浪,面上纹丝不显,只恭敬说,“臣接旨,谢圣上隆恩。”

林如海强打着精神送走了宫里的人,又接待完报喜的宾客,回到屋里,便软在竹塌上,撑着额头,怔怔的半天不语。

黛玉本来诵书描字,听见了府里的动静,料想有客,她是女眷,应该暂避,便移步到了自己闺房,这会儿一个小丫头过来禀报,说人都走完了,她才挪着步子进了前院。

见父亲的颓态,黛玉一惊,忙问:“爹爹,缘何如此?”

林如海见心爱的女儿正关心的望着自己,不禁露出笑容,坐起身捋须道:“玉儿,是你啊。”

黛玉微微点头,拿着手帕乖巧的站在一边。

林如海叹了口气说,“今日,圣上亲自下旨赐婚,将你许配给镇平王为妃。”

黛玉一听,愣住了,好半晌她才反应过来,他爹爹方才是在说她的终身大事。

想到这里,她一时默默的。

九岁之前,她只想着永远和父母双亲待在一起,什么嫁人,什么成亲,那都是离她很远很远的事。

可在半年前,这一切都变了。

还记得那日母亲病重,她躲在门外抹眼泪,偷偷听到母亲和父亲说话,母亲的声音虽然虚弱,但还是很温柔。

母亲叹气说:“我若不在了,玉儿将来怎么办?自古以来,男女双方结亲,都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咱们虽是书香世家,但玉儿年幼,我不在她身边教养,恐会惹来非议,将来不好嫁人,不若你续娶吧……”

她当时只顾着伤心,后来母亲亡故,来吊丧的远方亲戚中,有嚼舌根的妇人,背后说她是“有娘生没娘养”,“家世再好也没人敢要”,“注定是嫁不出去的赔钱货”……

从那之后,她才明白,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母亲会离开她,父亲也终有一天会离开她。

她是女子,而女子的归途就只有嫁人……

可如今真正面临这件事,她心里还是有些茫然。

她默了良久,忽然想到父亲刚才的神色不对,心里砰的一跳,问:“爹爹……莫非那镇平王…不好么……”

林如海爱怜的抚了抚她乌黑柔顺的发丝,摇头叹道:“镇平王是当今圣上一母同胞的亲弟,虽年仅十四岁,但听说手段狠厉,素有冷面阎王之称。我听朝中友人说,圣上是个闲散性子,平日只醉心于匠艺,丝毫不操心国家大事。如今圣上登基三年,朝野内外全靠镇平王把持,他权势熏天,非普通亲王所能及。”

他顿了顿,凝起眉头,继续道:“按理说,以镇平王的身份地位,求嫁的皇族贵女定是数不胜数,爹只是一个五品小官,我们家又远在扬州,怎么会……”

一时摸不着头脑,何况关乎女儿的终身大事,林如海实在有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