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命伤财的东征了。
现如今,大唐皇帝李治的国策就是尽量的减少战争的发生,尽量的减轻百姓的负担,决心让百姓休养生息,藏富于民。
他不希望这个节奏被打乱,因此上,派王孝杰这种人去营州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会死很多人,李治不会在乎的,他想要十年和平光阴,十年之后,全世界的的人将会面对一个强壮的根本不像话的大唐,到时候,边疆有再多的叛乱,再多的敌人,李治也丝毫不担心。
一切看起来都是在按照李治规划的方向走呢。
因为裴行检在临淄又开了杀戒,于是,皇帝不得不在临淄多停留一阵子,不断地接见那些已经退休的大唐官员,以及地方上除豪族以外的名士以及孝廉。
于是,军营之中,整日里酒宴不断,歌舞不绝。
李承修身上的固定终于被拿掉了,虽然走路的姿势还不怎么雅观,他还是不愿意在军帐中睡觉,每日一大早就去皇帝所在的中军营地听宣,毕竟,是皇帝把他叫回来的,怎么安排还要听皇帝的。
如同李绩跟云初预料的那样,皇帝整日里忙着接见地方人士,似乎早就忘记了他李承修这号人的存在,每天清晨去中军,直到午后才回来。
“你是不是傻?明知道陛下不会见你,你还去?”
刚刚吃完一大碗面条的温欢瞅着狼吞虎咽的李承修道。
李承修抬起头看着温欢道:“我想跟陛下说说话。”
狄光嗣将空碗递给三肥继续装饭,趁着嘴巴里没饭就对李承修道:“你想跟陛下说啥,可以告诉老大,让老大转告陛下来的快些。”
李承修放下筷子道:“剑南仆兵太惨了,都是大唐人,不能因为他们是罪囚,赘婿就不把他们当人看,就算是要上战场,至少也要给他们武器才成吧,不能发一把锄头就扑上去送死。
你要知道剑南,滇南的那些蛮夷们人家可不是赤手空拳之辈,人家身上有竹甲,更厉害的一些身上还穿着藤甲,刀枪都不怎么能砍得动,你让那些仆兵们拿着锄头,竹子,木棒去拼命,这样做不好,让大唐人白白的去送死。”
“藤甲?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
师父闲暇时给我们讲过的,说这种藤甲是用森林中百年以上的老藤浸泡过桐油之后,再经历九蒸九晒之后编制而成,刀砍不如,水浸不湿,最要命的是滇南那一带山涧河流众多,又没有路,遇到大江大河的时候,那些藤甲兵就拿藤甲当筏子,就可自渡。
唯一的害怕的就是火,你们为何不放火烧他们?
如果用火箭,或者雷火弹岂不是一烧一大片?”
听了温欢傻子一样的话,李承修摇摇头道:“藤甲兵根本就不怕火,人家作战的时候,会在藤甲上涂抹黄泥,藏在潮湿的树林子里你根本就看不清楚,我们总是被人家偷袭,死伤一片,等拿着雷火弹跟火油弹的人杀过去,人家早就钻林子里找不到了。
放火?
你说的简单,我们还想生一堆火煮饭呢,可就是点不着啊,老林子里啥都是湿的,就算是火油弹丢过去,也就着一会火,等火油弹里的火油烧光了,火也就熄灭了。
校尉们为了防止被蛮夷偷袭,就把仆兵们放在最前边,最外边,蛮夷们分不清那些事府兵,那些是仆兵,反正见人就杀。
我向团长建议过两次,要求我们这些身披甲胄的人站在最危险的地方,被团长呵斥了两次。
我不服,这一次见到陛下,我一定要要说那里仆兵们的惨状。”
云瑾跟温欢,狄光嗣对视一眼,就小心的问道:“那边的战事到底是怎么起来的,是当地人不服王化吗?”
李承修摇摇头道:“也不是啊,只要大唐开始给他们发东西的时候,他们就会从林子里走出来,高高兴兴的领东西,等吃的吃完了,东西用坏了,他们又会来抢。
我家都尉筹集了一批物资,让他们出林子来拿,他们来了,结果呢,我们都尉就一声令下,在那些蛮夷领东西的平原上,把他们全部杀死。
这样做了几次之后,蛮夷们就不肯上当了。
我其实觉得,都尉的目光太狭窄了,可以多给他们一些东西,多吸引一些人出林子,来平地上聚居,等村子成了寨子,寨子成了边镇,边镇成了小城,到时候,再考虑杀不杀的问题其实更好。”